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14

一、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网络空间安全

专业代码

080911TK

批准时间

2020年

主干学科

网络空间安全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优势特色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面向网络强国战略,围绕网络空间中数据、网络、系统和服务的可信、可靠、可控、可管等技术及其应用问题,以培养具有国家安全法律意识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面向应用、软硬结合、强化实践”为育人原则。采取“启发激励、理论与实践并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构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贡献”的校企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新形势、新动态、新需求,通过红蓝对抗、靶场攻防、夺旗竞赛等方式实施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的网络攻防实战能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学校—战队—企业”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纺织服装、电信、电力、交通、能源、物流、金融等社会支柱型行业,宽口径、多学科交叉融合、适应面广的专业。

结合学校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定位,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敏锐安全防范意识、坚定意志立场、较强社会责任感,掌握坚实的网络空间全基础理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网络安全攻防对抗、信息安全维护管理等领域的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安全架构设计、安全策略制定、网络安全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渗透测试、应急响应等方面工作,能够服务于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急需的实战化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所需的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信息系统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应用于解决网络空间安全产品在研发、制造、运维、测试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2:具有实战化的专业能力,能在跨学科跨领域工程背景下,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胜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网络安全对抗、安全风险评估、渗透测试、安全产品研发、信息安全维护管理等工作,培养服务于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急需的实战化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工程职业道德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兼顾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因素,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素养,能够胜任所从事工作并积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项目、产品或科研团队中担任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外语的读写和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跟踪、应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计算、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类专业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所需的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信息安全、密码安全等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取相关信息,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提出面向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与开发满足特定网络信息安全需求的软件模块和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性,考虑社会、健康、安全、环境、全生命周期成本与零净碳要求等因素。

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并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熟悉并掌握网络空间攻防对抗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手段,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与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有关的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具有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工程伦理与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意识,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产品研发、制造及运维的团队中承担相应角色。

9.沟通:能够就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实际的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践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技术发展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

网络安全编程技术 漏洞原理与挖掘* Web安全与内容安全*网络攻击与防御*应用密码学(双语)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

智能入侵检测技术* 安全数据库 安全操作系统

五、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undefined

六、学分、学时比例统计

教育层次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

百分比(%)

学时

占总学时

百分比(%)

第一课堂

选修课

理论

教学

通识选修课

12

7.3

240

11.4

专业选修课

4.0

2.4

64

3.0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55.9

34.2

980

46.6

学科基础课

10.5

6.5

170

8.1

专业基础课

11

6.7

176

8.4

专业核心课

4.7

2.9

76

3.6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课

24.4

14.9

398

18.9

集中实践教学

41.0

25.1



第二课堂

模块性质

知识模块

最低学分

学期安排

开课单位

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4.0

1-8

校团委

学术交流与科研能力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

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实践

1.0

1-8

教务处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实践

1.0

1-8

学工部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实践

4.0

1-8

教务处

毕业要求

第一课堂:总学分:163.5;理论教学:98.1学分;实践性教学:65.4学分

第二课堂:10学分

七、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需至少修满第一课堂中要求中的163.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74.5学分(公共基础课62.5学分、通识选修课12学分),专业教育48分(学科基础教育14学分、专业基础16.5学分、专业核心9.5学分、专业选修8学分)和集中实践教学40学分。通识选修课包含通识限选课4学分和通识任选课8学分,通识任选课模块要求学生至少取得A类人文社科类4学分、C类公共艺术类2学分和D类创新创业类2学分。

八、学位授予条件

学生本科毕业时达到毕业条件,且达到学校规定的平均学分绩点,并符合《西安工程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版权所有:西安工程大学网络安全学院  地址: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58号,联系方式:029- 81369650